2017年無論對于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來說都是極為艱難的一年,國內市場受國家產業(yè)調控、環(huán)保和糧食政策影響較大,呈現生產成本偏高、供應量減少;同時,面對國內需求下降、出口萎縮的局面,市場壓力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社會庫存向廠家轉移,價格波動頻率增加,市場把握難度加大。
記者在2017中國智慧農資高峰會議現場了解到,預計2018年國內尿素產能將退出400-500萬噸,或將實現國內產銷平衡,國內市場形勢也將發(fā)生歷史性改變。
行業(yè)經營情況好轉 出口量或將減半
經歷了2016年市場價格快速下跌后,2017年國內部分中低端產能退出市場,氮肥的兩個主要品種合成氨和尿素的產能均有所降低。據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氮肥部、國際部經理徐瑩透露,2017年國內尿素產能和產量均持續(xù)下降,集中度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生產成本偏高,停產減產企業(yè)增加;二是國內農業(yè)和工業(yè)需求下降,出口困難,企業(yè)提升產量的意愿不強;三是企業(yè)主動向液氨和甲醇等高利潤化工品轉產,降低了尿素實物供應量。”
盡管行業(yè)形勢依然嚴峻,但2017年上半年總體氮肥行業(yè)經營情況明顯好轉。對此,徐瑩表示,煤價大幅提升導致生產成本和出廠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劣勢企業(yè)長期停產減產,開工率處于歷史低位。同時,其他煤化工產品獲利水平較好,部分產能更多的向其傾斜,增加了獲利空間。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尿素出廠價相比去年同期上漲約240元,漲幅達到18%,達到了平均出廠價1560元的水平。其中,煤炭成本對出廠價格的支撐起到了主要作用。
國際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新增產能快速釋放,全部擠占了中國貨源的傳統(tǒng)市場,我國貨源受制于成本已經很難對接國際價格,中國已經逐步被國際尿素市場邊緣化。對中國尿素十分依賴的印度今年只從中國取得18萬噸尿素,占比從2015年的60%大幅減少到不足10%,中國的供貨地位已經徹底被伊朗、中東等貨源取代。徐瑩預測:中國今年出口量很難超過500萬噸,相比去年將減少近一半的出口量。
單質肥強勢不再 液體肥前景看好
隨著前期投產項目的相繼完工,2018年新增產能與前兩年相比將大幅降低,之后的新增產能將寥寥無幾。需求方面,根據IFA的預測,需求在2018年并沒有明顯增加,美國和印度兩個尿素進口大國注定要減少進口量,在供需矛盾日趨嚴重的形勢下,未來國際尿素行業(yè)將會和中國一樣,進入去產能階段。
“出口將不再作為庫存消化的主力軍,我國貨源將更多的集中在國內市場銷售,貿易商更多將依托港口資源平臺開發(fā)內貿業(yè)務,北肥南運、集裝箱點對點國內發(fā)運逐步成為港口主要業(yè)務,預計明年中國出口量將維持低位水平。”徐瑩認為,2018年國際市場隨著尿素產量的增加,同時以美國、印度為主的尿素進口國需求量減弱,國際市場供需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同時,在供應充足、流動性減少的情況下,尿素國際貿易量將隨之降低,尿素價格也將維持低位運行。市場仍為買家市場,供貨商之間的競爭會愈加激烈。我國也將改變尿素出口大國定位,以調節(jié)國際尿素價格平衡者的身份參與到國際市場中,外圍價格預計會圍繞我國尿素出口價格上下波動,而國內尿素也將在這種震蕩和波動中尋找出口機會。
據中國工業(yè)氮肥協會預測,2018年初國內退出產能將達到400-500萬噸,部分生產企業(yè)將不再具備生產條件;2017年年底尿素產量將降至約5460萬噸,或將基本實現國內產銷平衡。對此,徐瑩表示,是否真能如愿,還需仔細分析2018年農業(yè)種植面積、作物品種以及成本投入的變化。
關于未來國內肥料市場格局,徐瑩認為,我國肥料市場正在發(fā)生歷史性改變,氮肥等傳統(tǒng)單質肥需求下降已成必然,國際肥料消費也正向高濃度、復合化、液體化、緩釋化方向發(fā)展。小氮肥如硫酸銨、氯化銨等產品依托價格優(yōu)勢,將會進一步取代部分尿素用量。液體肥由于具有養(yǎng)分含量高、作物吸收率高、生產成本低,安全、環(huán)保、配方靈活多樣等諸多優(yōu)點,其用量也必將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