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筆者看到《海灣狼來了,中國尿素出口走入死胡同》——對Argus FMB亞洲化肥會議的英國阿格斯有限公司氮肥行業(yè)資深編輯Stephen Mitchell的采訪。筆者認為這位資深編輯的觀點頗有偏頗之處。
他表示中國的尿素已不再有價格優(yōu)勢,這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已經(jīng)顯現(xiàn),并且今后這種影響會更加明顯,中國尿素唯一的希望是當印度的招標量大到包括伊朗和阿拉伯海灣在內的其他地區(qū)的出口量不能滿足其需求的情況下,印度才會轉而從中國采購。他的理由:一是印度1月份招標,中國報價高于其他國家15-20美元/噸,出乎意料;二是全球有幾百萬噸的新產(chǎn)能投產(chǎn);三是農(nóng)業(yè)行業(yè)效益和比較效益不佳,化肥需求增長緩慢,四是中國電價上漲和天然氣成本高,不具有價格競爭力。
中國尿素企業(yè)以國企和上市公司為主,虧損并不能大幅減少供應量。印度招標中國沒中標的根本原因是通過前期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國內緊平衡而國際市場過剩的情況,我們自己都不夠用了,為什么還要低價出口?中國不參與印度的這次招標同價格競爭力毫無關系,一次不中標就得出中國尿素出口拐點的結論更無依據(jù)。
考慮到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的普跌,加之中國和印度的農(nóng)業(yè)政策,筆者認為農(nóng)產(chǎn)品目前是比較效益較好的產(chǎn)品。去年以來,中國氮肥、磷肥出口和鉀肥進口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證明全球化肥的需求仍然旺盛。
去年以來,國際尿素市場極其反常:去年6月份印度采取價格優(yōu)先的招標模式,結果只采了區(qū)區(qū)的三十多萬噸,后期只能不斷地追高;前期國際市場始終高于國內20美元/噸,到了今年3月份后,價格又大大低于中國;印度在今年1月份國內需求淡季的時候采購了100多萬噸300多美元/噸到岸價的尿素;現(xiàn)在到岸價不到270美元/噸,更接近旺季了,反而只采購了50萬噸;中國要漲價的時候,國際市場在跌價,中國市場要跌價的時候,國際市場要漲價。在中國今年統(tǒng)一尿素全年出口關稅后,國際市場完全不適應中國尿素出口的新常態(tài),徹底失去了對市場的把握能力。在國際尿素市場暈頭轉向的時候,居然很多人把國際市場當做分析國內尿素走勢的依據(jù),豈不是誤入歧途?可以自豪地說,短期之內,中國已經(jīng)牢牢地掌握了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國際市場尿素怎么走,要看中國的臉色!
筆者認為:作為FMB全球的分析師,這么大的反?,F(xiàn)象都沒關注到,也沒給出合理的解釋,就得出“必須等海灣國家出完,中國尿素才有出口機會”的結論。這樣的結論作出得太輕率。而事實是,自去年以來,印度招標不停地踏錯節(jié)奏,多次招標結果均不理想。所以,筆者認為,新增產(chǎn)能確實是影響尿素國際貿易格局,但除產(chǎn)能外,影響國際尿素貿易的因素還有很多。遺憾的是,筆者卻沒看到Stephen.Mitchell對產(chǎn)能以外的其它因素有所分析和推理,僅建立在新增產(chǎn)能一點上得出了上述的結論,這是否經(jīng)得起推敲?!所以,希望中國企業(yè)能自信一點,自強一點!
想起《霍元甲》里的歌詞: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甚!